文|刘易 王冠然 田鹏 王涛满江红配资
王子昂 白弘伟 丁科翔
技术端突破叠加产业政策共振,可控核聚变产业端的进展持续提速。我们认为行业核心预期差在于:产业空间拓宽并非锚定商业化节点,在追求最终商业化的过程中将伴随着大量的实验堆建设,实验堆的建设亦带来了较大的资本开支预期。伴随着各个实验堆项目加速建设,供应链订单落地提速。在此背景下,我们推荐两条投资主线:1、重视具备产业链生态卡位,具备潜在的链主地位的企业。2、优选实验堆中投入占比较高环节,如超导磁体、堆内部件(第一壁、偏滤器)、真空室、加热及磁体电源等,尤其重视具备耗材属性的部件。
▍技术突破叠加产业政策推动,可控核聚变行业进展提速。
技术端来看,以托卡马克为代表的磁约束路线逐步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流选择,聚变三乘积持续刷新记录。同时,仿星器、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等作为补充,皆在各自领域获得了有效的技术突破,行业商业化可行性验证时点持续提前。政策端来看,全球核聚变领域政策聚焦加速商业化突破,以中美欧为代表的头部玩家既有ITER项目为代表的跨国别国际合作,也有以中国CFETR项目为代表的加速扶持本土项目突破和完善本土产业链,核聚变正成为各国间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全球私营聚变项目融资持续提速,根据FIA数据,2024年全球累计融资额已达71亿美元;另一方面,各国实验堆项目加速建设、供应链订单落地提速,如国内BEST项目已在2025年开启总装,相关订单持续落地。
▍核心装置技术壁垒较高。
以托卡马克装置为例,关键系统包括:磁体系统、反应装置关键部件(杜瓦、真空室,以及偏滤器、包层等堆内部件)、电源系统等,三者在实验堆中价值占比排TOP3,分别达28%、25%、7%。磁体系统是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大型装置中超导材料(低温超导或高温超导)是主流选择。反应装置部件中,装置结构由内而外分别是第一壁、增殖层及偏滤器等堆内部件,之后为真空室、杜瓦等。内部直接接触等离子体的部件面临环境严苛满江红配资,材料选型要求极高。电源系统涵盖加热电源、磁体电源、辅助系统电源等,不同部位电源对技术要求侧重点差异不同。
▍实验堆/商业堆先后递次建设,市场空间快速扩容。
随着实验堆的密集建设,我们测算2026-2030年间年均全球核聚变市场空间约为440亿元。随着后续商业堆建设,2031-2035年间年均市场空间有望拓宽至4500亿元。国内项目中,计划2027年建成且明确投资金额的项目(BEST、CTRFR-1、洪荒170)合计投资约200亿元,若考虑星火一号(混合堆)及部分未明确投资预算项目(环流三号升级、和龙项目、先觉聚能项目)等,我们预计合计投资金额约500亿元。后续随CFETR国家级聚变项目开启建设周期后,有望进一步拓宽国内核聚变市场空间。根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预计,CFETR造价预估约为1000-1100亿元。
▍风险因素:
核聚变商业化不及预期;核聚变行业发展政策落地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重大安全事故风险;项目建设延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投资策略:
技术端突破叠加产业政策共振,可控核聚变产业端的进展持续提速。我们认为行业核心预期差在于:产业空间拓宽并非锚定商业化节点,在追求最终商业化的过程中将伴随着大量的实验堆建设,实验堆的建设亦带来了较大的资本开支预期。伴随着各个实验堆项目加速建设,供应链订单落地提速。在此背景下,我们推荐两条投资主线:1、重视具备产业链生态卡位,具备潜在的链主地位的企业。2、优选实验堆中投入占比较高环节,如超导磁体、堆内部件(第一壁、偏滤器)、真空室、加热及磁体电源等,尤其重视具备耗材属性的部件。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7月4日发布的《技术跃迁专题研究系列之十七:核聚变专题—终极能源,晨曦初现》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文源自:中信证券研究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